“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召开

编辑:付洪泉       发布日期:2024-09-05       阅读次数:


2024年正值中俄建交75周年,为加强中外学者对话、开辟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视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求是学刊》编辑部于8月21-22日,在哈尔滨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中国化”“俄罗斯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俄现代文明与中俄社会主义实践”“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列宁主义研究”5个议题展开,设有开幕式、主题报告、3场主旨发言、青年论坛和闭幕式7个环节。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大学等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求是学刊》《思想战线》《管理学刊》《理论探讨》《社会科学辑刊》《俄罗斯研究》等单位的主编和编辑,共12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代表承办方致辞,她首先向中外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介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优势与特色。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丽双代表主办方致辞,并阐述本次国际会议对于增进新时代中俄文明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Л. А. 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代表外方学者致辞,她赞扬中国学者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思想引领作用。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

主题报告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薛刚主持,复旦大学冯平点评。复旦大学郭丽双、莫斯科大学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北京大学刘军、华中科技大学董慧、莫斯科大学А. Н. 丘马科夫与黑龙江大学孙建茵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对中俄现代文明的作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动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贡献等问题进行发言。

主题报告下半场由《求是学刊》编辑部付洪泉主持,《思想战线》编辑部蒋红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复旦大学吴猛、俄罗斯科学院А. В. 巴甫洛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寅卯、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与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庆霞先后汇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思想当代价值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创新等内容的研究进展。